援疆干部突发脑梗 第一师医院多学科救治上演生命奇迹

近日,第一师医院多学科联手协作,运用“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+介入支架取栓术”,成功将一堵塞急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的血栓顺利取出,再次上演了救治生命的奇迹。 术后三小时,患者神志清醒、言语恢复、右侧偏瘫肢体肌力逐渐恢复(恢复至4级),各项生命体征平稳。 一师六团援疆干部宋先生饭后活动筋骨时,突感右侧肢体无力,随即摔倒在地并伴有头晕、恶心、右侧肢体偏瘫的症状,同事立即将其送往阿克苏市人民医院救治。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彻在第一师医院急诊科前台,值班医生刚拿起电话便听到了急促的声音:“是第一师医院急诊科吗?我们这有一位急性脑梗死患者,需立即转送到你们医院救治!”值班医生放下电话,立即联系二线医生,提前做好了接诊救治前的准备工作。 一场没有硝烟的生命抢救战打响…… 患者顺利转送到了第一师医院急诊科,医院卒中中心主任、援疆专家陈贤谊立即组织为其开通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,并展开了全院扩大会诊,经心脏导管室陈劢主任、神经内科杜怀文副主任、CT核磁科等科室专家会诊后,完善了各项检查,排除了脑出血,并根据患者的综合病症,确诊为急性脑梗死、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。 时间就是生命!第一师医院急诊监护病房医护人员根据诊断立即给予吸氧、血氧饱和度监测等,同时开通了静脉通道,一边实施阿替普酶溶栓治疗,一边联系导管室进行取栓治疗,与时间赛跑。 凌晨1时47分, 患者的神志清、言语恢复、右侧偏瘫肢体肌力逐渐恢复,各项生命体征平稳,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。 从急诊接诊到患者接受溶栓治疗、DSA介入治疗、血管再通,第一师医院急诊科、急诊监护病房、神经内科、导管室、检验科、等多个科室“零等待”,发挥多学科联动优势,无缝对接,从急诊接诊到患者血管再通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,为抢救患者的大脑功能赢得了宝贵时间,上演了生命的奇迹。 12月25日11时20分, 宋先生病情稳定,右侧肢体已逐步恢复功能,随后转入医院神经内科普通病房,开展进行脑梗塞的后期治疗。 12月27日10时, 宋先生右侧肢体能够正常活动,言语功能恢复如初,未留下后遗症。次日便办理了出院手续。 “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,时间就是生命。在发病的黄金3小时内,每争取到1分钟就可以挽救回近200万个脑细胞,如果能及时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,每早1分钟通栓,就等于多赢得了1周的生命。”神经内科杜怀文副主任说。 “多亏了第一师医院援疆专家和医院各科专家们的齐心协力、及时救治,才能让他(宋先生)恢复的这么快,这里的医生不仅医术高明,而且服务也是一流的棒,非常感谢第一师医院的专家们。”援疆指挥部同事看到宋先生的恢复情况,高兴地说道。 急性缺血性卒中(俗称脑梗死)是卒中最常见的类型,占所有卒中的80%,且发病率正以每年8.7%的增速快速上升。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脑梗死往往病情凶险、死亡率高、极易致残,是给患者造成最大危害的一种卒中类型。脑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要尽早开通阻塞血管。目前,静脉溶栓是国内外公认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方式。但是,传统的静脉溶栓严格要求患者自发病起3-4.5h内赶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,且本身药物具有诸多限制,因此在临床上获益的患者比例并不高。 目前,国际上提倡新的支架取栓治疗手段,即通过大腿切口将取栓支架送进血管,移除血栓斑块,使血管再通。这一新技术是患者发病后4.5小时仍可以使用的有效治疗手段,而且最长可将治疗时间窗延长至6-8小时,特别适用于大血管闭塞的危重患者。
下一篇: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专题党课
- 12-181【改善护理服务行动】足部术后换药难,
- 12-132【医共体动态】二团分院开展危重孕产妇
- 12-123第一师医院召开“6S”管理第三批推广
- 12-114【为“疆”来】肝癌位置刁钻!第一师医
- 11-295再添“国奖”丨第一师医院住培师资与学
- 11-276抗微生物宣传周丨增强抗微生物认识,第
- 11-277【医共体动态】屁屁好痛 竟然得了“肛
- 11-278【改善就医感受】第一师医院“互联网+
- 11-269【感谢有您】锦旗背后,是患者对第一师
- 11-2210第一师医院:胸痛、卒中、创伤“三驾马